
【胡忻儀專欄】藝術策展人筆記:以人權為名的藝術季,翻開火燒島旅遊指南
胡忻儀回望 2021 年綠島人權藝術季,跟隨吳克威與蔡郁柔的參展作品「聖地:火燒島旅遊指南」重新思索在觀光與噤聲歷史之外,島嶼的日常面貌與本質。

台式美學的另一種可能?從一座花園看城市與人的關係:專訪 北美館館長王俊傑 ╳ 景觀設計師吳書原
植物景觀能看出一座城市的脈絡,而台北市立美術館就是這座城市的大花園,自從吳書原將野派美學植入北美館起,人與自然的關係就成了一道不能不討論的題目。

專訪 cama café 合作藝術家 plantica 花道藝術家 木村貴史:每一次與花的相遇都是一期一會
木村貴史自小受學習草月流派的母親影響,對花藝有著獨特觀點,作品中有他對每一花、每一葉所賦予的情感,國際間邀約不斷的他,仍以初心面對生命與花的一期一會。

設計是價值觀「可視化」的必經歷程:專訪綠藤生機永續長——比起獲利極大化,利益極大化更重要
世界上的保養品牌既然已經這麼多,究竟為什麼還要綠藤?從這個「靈魂拷問」開始,台灣原生保養品牌綠藤生機在 2021 年完成一連串的品牌重塑。

在千形萬態的陶裡,長出自己:專訪「默默工作室」陶藝創作者 MAY YU
默默的陶常反映著陶土最真實的質地與模樣,這與陶藝創作者 MAY 想探究的「本質」有關,透過陶土療癒、沈澱與學習,捏陶對他而言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如果我們不理解在地,又如何為居民蓋房子?專訪「在地偏好」林思駿、張雅筑
在地偏好工作室以即將被拆除的屋宅、社區、老宅作為研究對象,透過新舊混雜、多樣性的習性空間,理解人與城市的真實關係,進而找到最自在的生活狀態。

【許育華專欄】談城市的改變與新價值:行人能好好走路,便成功了一半
該如何定義一座城市的價值?對許育華而言,一座城市的迷人之處,或許就藏在那人人都能享有的公園綠樹下,又或能隨心漫步沈澱的河畔邊。

攝影人必看巨作!《所有的美麗與血淚》私攝影大師南戈丁的疼痛衝撞,榮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啟發王家衛的繆思——美國私攝影大師南戈丁紀錄片《所有的美麗與血淚》,講述她的生命、攝影生涯,與惡權薩克勒家族抗爭的過程,是每個攝影人必看片單!

【朱平專欄】城市的新價值:後疫情時代中,三項理想城市的設計特徵
「經過數十年的城市設計論述,我們到底有什麼改變?」——朱平先生由此叩問、思索城市的價值與社會需要,梳理後疫情時代中,三項理想城市的設計特徵。

進駐台北天際線,台灣精品咖啡的野望!專訪 Simple Kaffa 創辦人吳則霖:咖啡館轉型的時代來了
初見台灣第一位獲得世界咖啡師大賽(WBC)冠軍的吳則霖,他話不多,散發靦腆而內斂的氣質,笑起來帶著酒窩,有股親和的魅力。

再平凡的人,都有閃閃發亮的故事——春季號封面人物「告五人」專訪:我們就是普羅大眾
流行歌就像是當代詩,回應的都是時代中人們的心理需求。用三年時間,告五人從 live house 唱到小巨蛋,他們又是如何寫出、唱出那些屬於我們的愛歌?

《男孩、鼴鼠、狐狸與馬》催淚 10 金句,溫柔畫風療癒每個脆弱時分
《男孩、鼴鼠、狐狸與馬》獲 2023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出自英國畫家查理.麥克斯的同名繪本,以溫柔畫風和充滿智慧、療癒的對白傳達「愛」與「被愛」。

創造旅者的他方歸屬!專訪承億文旅藝術長黃韋維:你的日常,是我遠道而來的風景
身為全台唯一一個設有「藝術長」職位的旅宿集團,承億文旅如何透過設計轉譯在地文化?又是如何打造有溫度、連鎖卻不複製的住宿體驗?

【詹偉雄專欄】人與城市——櫻桃小丸子與無敵鐵金剛
以現代城市的理性需求為脈絡,從改變結構的可能性看這座城市究竟服務人,或者城市本身亦被「例行化」推著向前——觀察家將如何處理人與隱身其周圍的城市之關係?

《改變城市的設計與人》春季號.新出刊!城市有記憶、有歷史,有自己的邏輯和做事方式
本期封面人物吿五人唱出屬於這個世代的歌,在城市裡種下記憶,因而我們記住城市,城市也記住了我們,如果說音樂是寫給城市的情歌,這座城市也是眾人意念的集合體

【歌單】一首貼合「新世代音樂精神」的歌曲:雷擎《Real World》等 17 首音樂人精選歌單
SD 最新專題【音樂新世代】,特別邀請每位音樂人挑選一首貼合「新世代音樂精神」的歌曲,包含雷擎《Real World》等 17 首,統整歌單在此。

翻玩傳統與現代成精!從流行詞曲、獨立樂團到廟會戲曲的非典型音樂多棲人:專訪音樂跨界鬼才柯智豪
縱橫作曲、編曲、唱片製作、演唱會活動音樂總監、影劇配樂與宗教文化慶典,柯智豪以不同的身分多棲於文化音樂世界,開啟翻玩傳統與現代的潮流趨勢。

交融傳統與現代,以藝術音樂展演為世代破土前行:專訪《拚場》藝術總監 李文政
《拚場》藝術計畫,以台獨建國英烈為創作主體,匯聚不同領域的的創作者,重新詮釋過往時空,交融傳統與現代的在地藝術,激盪出屬於新世代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