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開展!4 大展區橫跨四百年藝術史,林布蘭等 52 件大師真跡公開

2024/05/01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開展!4 大展區橫跨四百年藝術史,林布蘭等 52 件大師真跡公開
圖片來源/奇美博物館
分享
收藏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5/2 開展!匯聚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的 50 位大師,共 52 件真跡原作,以 4 大展區呈現精華。

今年度飽受矚目、討論度極高的「超級大展」終於登場──《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5/2 正式在臺南奇美博物館開展!這個被譽為臺灣史上最高規格的西洋畫展,匯聚了波提切利、拉斐爾、提香、卡拉瓦喬、林布蘭、哥雅、透納、塞尚、莫內、雷諾瓦、高更、梵谷等 50 位大師,帶來 52 件真跡原作,透過 4 大展區引領觀眾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體驗一場橫跨四百年的西洋藝術經典之旅。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圖片來源/奇美博物館

為了迎接開展的重要時刻,英國國家藝廊館長加百列.芬納迪博士(Dr. Gabriele Finaldi)特別率領一級主管來臺力挺,芬納迪表示:「今年正逢英國國家藝廊 200 週年,很高興我們可以帶著歐洲藝術名家的代表性畫作拜訪臺灣。本館對於提升英國在全球文化藝術的地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將持續且堅定地推廣國際文化交流。」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奇美博物館《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入口廊道 圖片來源/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圖片來源/奇美博物館

文藝復興到印象派, 4 大展區亮點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的策展規劃以「時間軸」與「地理區域」為切點,整理出藝術史上的重要時期、轉折點與南北流派,這也呼應了奇美博物館常設展「藝術廳」所呈現、從 13 至 20 世紀的西洋藝術脈絡。展覽內容共分四大單元,以下編輯一次整理策展概念和作品精選。

#1 人文的甦醒:歐洲文藝復興繪畫

第一「人文的甦醒:歐洲文藝復興繪畫」,著眼於15世紀以來,文藝復興所帶來的影響,藝術審美觀從神所支配的世界,改為以人本為中心,代表人物有波提切利、拉斐爾等。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第一單元「人文的甦醒:歐洲文藝復興繪畫」 圖片來源/奇美博物館

此區的畫作皆有 500 年以上的歷史,採用淡彩繪畫技術、裱木框畫呈現。波提切利受佛羅倫斯的梅第奇家族委託繪製多幅作品,成為當時非常有聲望的藝術家,其創作之〈聖澤諾比烏斯的三個奇蹟〉便畫出當時主教與老百姓之間的緊密關係。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桑德羅.波堤切利〈聖澤諾比烏斯的三個奇蹟〉 圖片來源/奇美博物館

而談到威尼斯畫派,絕對不可錯過提香,他將當時肖像畫皆以側面為主的風氣,轉向為畫正面肖像畫,提升了肖像畫的精細程度,如〈女士肖像〉便是其中之一。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提香〈女士肖像〉 圖片來源/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拉斐爾〈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 圖片來源/奇美博物館

#2 從王室到平民:巴洛克繪畫

第二「從王室到平民:巴洛克繪畫」,闡述宗教改革間接促成巴洛克藝術的流行,畫家為宮廷與教堂增添華麗的氛圍;新教國家因為中產階級興起,藝術家的創作題材變得十分多元,其中,以光線表現戲劇性與情感張力的卡拉瓦喬與林布蘭最為著名。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圖片來源/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林布蘭〈六十三歲自畫像〉 圖片來源/奇美博物館

當時靜物畫的地位不如肖像畫或敘事畫,但卡拉瓦喬以非凡的技巧,將水果和花卉的描繪提升到新的高度。其中這幅〈被蜥蜴咬傷的男孩〉最為人所知,這個場景可能暗喻愛情帶來的痛楚,或隱藏在美麗事物背後意想不到的危險;同時前景的靜物元素與男孩瞬間的動作形成鮮明對比,充滿戲劇敘事感,引起當時樞機主教與其他贊助者的注意。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被蜥蜴咬傷的男孩〉 圖片來源/奇美博物館

#3 探索與創造:壯遊風潮

第三「探索與創造:壯遊風潮」,英國 18 世紀起盛行「壯遊」(Grand Tour),進而帶來各種文化交流,而風景畫在英國藝術家透納和康斯塔伯的全力揮灑下邁向高峰。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第三單元「探索與創造:壯遊風潮」 圖片來源/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約瑟夫.瑪羅德.威廉.透納〈海洛和利安德的離別〉(出自希臘詩人穆塞厄斯) 圖片來源/奇美博物館

此展區中有一位〈紅衣男孩〉十分引人注目,他是勞倫斯的作品〈查爾斯.威廉.蘭姆頓肖像〉,這幅畫作在 1825 年展出時,評論家認為這幅畫表現出「單純又甜蜜的純真稚氣」,給予極高的評價,是勞倫斯代表作之一;1967 年更成為第一幅印在英國郵票的畫作,顯示其歷久不衰的人氣。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湯瑪斯.勞倫斯爵士〈查爾斯.威廉.蘭姆頓肖像〉(紅衣男孩) 圖片來源/奇美博物館

#4 光線與色彩:印象派繪畫

第四「光線與色彩:印象派繪畫」,展現 19 世紀印象派帶來衝擊性的革新觀念,「印象派」一詞最早來自對一群藝術家不以為然的藝術評論,然而卻為西洋藝術史翻開嶄新璀璨的一頁,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馬內、雷諾瓦和莫內,以及後印象派最受歡迎的塞尚、梵谷與高更。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第四單元「光線與色彩:印象派繪畫」 圖片來源/奇美博物館

印象派是大眾最熟悉且喜愛的畫派,這次展出作品包含馬內〈音樂咖啡廳一角〉、梵谷〈長草地與蝴蝶〉、莫內〈鳶尾花〉、高更〈窗前的果盆和啤酒杯〉等經典畫作。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愛德華.馬內〈音樂咖啡廳一角〉 圖片來源/奇美博物館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克勞德.莫內〈鳶尾花〉 圖片來源/奇美博物館

「藝術,永遠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歷久彌新。」透過這些畫壇名作,讓民眾認識四百年的西洋藝術史精華,並從直視經典中獲得感動,開啟與藝術大師的跨時空對話。

親子導覽探索體驗 、數位學習資源專區

除了展覽本身,館方另規劃「穿越時空的旅人」親子導覽探索體驗活動,由講師引領親子學員在展廳中觀察畫作細節,之後回到工作坊教室,透過學習探索包的引導提問,從作品中的食、衣、住、行、娛樂等不同面向進行賞析,展開一段有趣好玩的西洋繪畫之旅。歡迎民眾至奇美博物館官網報名,每組費用 1,800 元(含本展門票)。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圖片來源/奇美博物館

此外,奇美博物館也針對本展製作「數位學習資源」,精選 15 件作品提供詳細介紹並設計各種提問,方便民眾了解作品的特色、人物心情、背景故事等,只要在展廳描掃 QR code 就能即時線上學習,也可以上官網瀏覽完整內容,十分適合家長或老師在帶領孩子觀展之前的事先預習。另外,此次展覽提供語音導覽與專人定時導覽服務,亦可多多利用。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圖片來源/奇美博物館

獨家設計週邊!文具、雜貨與圖書等限量販售

展覽限定商品也同步販售,首推由英國國家藝廊授權、奇美博物館獨家自製的紀念禮品,不但有翻印完整畫作的經典設計,也有摘取作品元素的創意商品,包括明信片、海報、悠遊卡、筆記本、資料夾、磁鐵、小圓鏡、玻璃杯、保溫瓶、抱枕、野餐墊、導覽手冊、圖錄等近 20 種品項,類型從文具、居家雜貨到圖書類皆有;另有從英國國家藝廊原裝進口的托特包、傘、拼圖等值得收藏。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攝影 / Mandy Pan© Shopping Design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展期自 5/2 至 9/1 止,展覽期間採預約日期、時段入場。售票通路為奇美博物館官網、現場售票櫃臺、Klook 等平台,民眾除了可以先預購票券,也可以當日現場購票並依人流狀況排隊進場。如有興趣的讀者,展覽詳情請上奇美博物館官網。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圖片來源/奇美博物館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Masterpieces from the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地點:奇美博物館 特展廳
日期:2024.5.2-2024.9.1
時間:週一至週四 9:30-17:30;週五至週日晚間延長開放,為 9:30-20:00。
奇美博物館官網:https://www.chimeimuseum.org/
線上購票:chimeimuseum.fonticket.com
票價:全票 550 元、優惠票 450 元,另有主打深度看展的週三藝享票 1,500 元。

【DesignBIZ 專欄觀點】街道風情如何成為地方資產?從觀察到策略,打造小鎮競爭力/劉維公

【DesignBIZ 專欄觀點】街道風情如何成為地方資產?從觀察到策略,打造小鎮競爭力/劉維公
圖片來源/劉維公、台灣好基金會
分享
收藏
一條街,為何能成為地方記憶?風情從何而來?從生活細節、故事物件到店面設計,帶你看見地方魅力如何轉化為商業價值。

在每一堂課一開始上課的時候,我都會跟東吳社會學系的學生闡述何謂印象主義的社會學(impressionist sociology)路徑。我希望讓學生了解到,社會學不是只有抽象的學說理論、制式的問卷調查、以及政治的意識型態立場,這個學科仍然還是有更為活潑的研究概念與方法。

將生活世界的生動風貌呈現出來,是我對印象主義社會學所賦予的核心意涵。發現日常生活的奇妙與特別之處,已經成為我最喜歡的社會學工作。這項工作是一件美學課題,因為它的任務是去探索人們的生活體驗(experience)。美學的敏銳度與洞察力,特別有助於這個任務的進行。我有時候在想,如果可以的話,所有念社會學的學生,都應該好好接受美學的訓練。

理念落地:社會學與地方實踐

社會學要善用說故事、視覺影像、劇目行動等美感手法,帶領人們去體會生活世界的生動風貌,也就是它的奇特之處。這不僅是我在學術研究上所堅持的理念,同時也是我在社會創新上從事提案實作的方法論。

與台灣好基金會的合作計畫「潮街行」,是我實踐印象主義社會學的最新案例。台灣好基金會在 2016 年設立屏東潮州辦公室,秉持著與台東池上一起成長的精神,該基金會在這一座小鎮深耕已經近十年。向外界介紹潮州鎮建基路,是此一計畫的目的。建基路不大,道路長度大約 500 公尺,是潮州鎮的一條老街。鎮上的信仰中心三山國王廟有 250 多年歷史,就位在建基路與西市路交叉口上。

街道上的品牌力:故事、人情與生活態度

要如何介紹建基路?我想到的是街道風情的做法。然而,在台灣推薦街道風情,似乎很不切實際。政府不重視街道風情的價值,對它來說,街道就是交通運輸的道路、基礎設施的管線。民眾不懂得什麼是街道風情,對他們而言,街道是來用做生意、停放汽機車。基本上,街道風情目前在台灣城鎮發展上並沒有什麼重要的地位,甚至被認為是城鎮醜陋的象徵。

潮州鎮圓環。街道是生活的場域,真的不用擔心找不到風情萬種的題材,要對地方街道有信心。
潮州鎮圓環。街道是生活的場域,真的不用擔心找不到風情萬種的題材,要對地方街道有信心。 圖片來源/劉維公

長久以來,政府知道透過硬體建設與都市規劃的大工程,例如捷運、大巨蛋、商業特區等,打造出具有國際地位的現代化城市。但,對於如何形塑有特色有魅力的地方,政府卻便宜行事的採取笨拙的形象商圈做法。台灣迫切需要推動街道風情的發展。

走在建基路上,遊客會覺得它很平常,就如同許多台灣地方街道一樣。在大型節慶活動的影響下,遊客常常期待要看到壯觀的奇景,才認定旅行有所收穫。街道風情邀請旅行者去欣賞的是平凡的不平凡、尋常的不尋常。這是地方生活最值得人們去體會的奇妙之處。

要對地方街道有信心。在看似不起眼的建基路上,存在著好幾家很特別的老字號店舖、美食小吃店、個性商店。這些街邊小店是活的文化現場,店主人的生命故事、生活態度、與才華技能,都是在別處看不到的地方限定的展出內容。街道是生活的場域,真的不用擔心找不到風情萬種的題材。

旅行指南:4元素打開街道風情

「潮街行」計畫倡議小鎮旅行,漫步在小鎮體驗當地的街道風情。我認為,喜歡小鎮旅行的人,都是會過生活的旅行者。

這計畫同時也是一項劇目式的展演,導引熱愛旅行的人們如何去欣賞小鎮的街道風情。配合春潮集的舉辦,在台灣好基金會潮州辦公室的二樓,我以四個情節向度的風情元素規劃展覽內容:生活態度、故事影像、地方物件、以及店面風格。我將這四項劇目情節稱之為街道風情指數。在地方街道漫步過程中,採集到越多這些內容元素,旅行體驗的強度一定會跟著增加。

2025 年春潮集:潮展——潮街行 小鎮旅行的魅力
2025 年春潮集:潮展——潮街行 小鎮旅行的魅力 圖片來源/劉維公、台灣好基金會

生活態度:地方小店的主理人是小鎮的最佳代言人。這些人物有很多故事,有很多可以分享的人生經驗。來到小鎮,一定要跟街邊小店主人聊天,感受他們生活態度的率真。我請東吳大學社會學所「使命感經濟」課堂學生引述他們受訪時所說的話,用人生台詞的表達方式,製作成十七張職人海報。台灣的小鎮,需要用生活態度的視角去體會。

「潮街行」總共製作十七張人生台詞海報。台灣的小鎮,需要用生活態度的視角去體會。
「潮街行」總共製作十七張人生台詞海報。台灣的小鎮,需要用生活態度的視角去體會。 圖片來源/劉維公

故事影像:來小鎮旅行,一定要完成的作業,就是用影像紀錄地方的風土。我稱這項作業是小鎮映像學。不是要求旅行者每個人都會拍攝精緻專業的作品、或是密集上傳打卡的照片,而是希望旅行者用影像書寫在旅行中所接觸到的故事,幫地方留下珍貴的影像文件跟他人分享。

地方物件:為了美食來小鎮一趟,可說是一般遊客的主要動機。地方旅行這一領域已經有太多美食家,迫切需要更多有戀物癖好的文化人類學家。懂得用物件,例如藤具、布料、鉛字、玩具、茶葉、咖啡豆等,去探索小鎮的文史故事,是小鎮旅行的行家高手。地方物件也將小店家的鎮店吉祥物算進去,記得去拜訪彰春茶莊一隻名叫阿寶的鵝。

人生台詞海報
人生台詞海報 圖片來源/劉維公

店面風格:店面風格是街道景觀的靈魂,旅行者來到小鎮時注意力的焦點。小鎮上多數的街邊小店,其店面感覺簡簡單單,其實有許多學問藏在裡面。我請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設計創新力」課堂學生為店家設計八件小招牌,幫忙店家說故事、創造更有趣的街道風景。

生活態度、故事影像、地方物件、以及店面風格是街道風情指數的四大向度。店面風格是小鎮街景的靈魂尤其重要
生活態度、故事影像、地方物件、以及店面風格是街道風情指數的四大向度。店面風格是小鎮街景的靈魂尤其重要 圖片來源/劉維公

小鎮旅行很好玩、很知性。街道風情的倡議,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地方的價值,真的是我們的生活、生活中的每一個人物。

「潮街行」請插畫家繪製一張風格活潑有趣的散步地圖。潮州地方人物以可愛的造型出現在這張敘事插畫地圖上。我想表達的就是小鎮的生動活力。邀請大家多去小鎮走走,感受街道風情的魅力。

街道風情的倡議,邀請旅行者去欣賞的是平凡的不平凡、尋常的不尋常。這是地方生活最值得人們去體會的奇妙之
街道風情的倡議,邀請旅行者去欣賞的是平凡的不平凡、尋常的不尋常。這是地方生活最值得人們去體會的奇妙之 圖片來源/劉維公、台灣好基金會
Vol.152
Vol.152 未來將留給觸動人心的

我們相信,未來能撼動人心的必定是——超越當代興奮劑的愉悅、隱隱地勾動同感的淚水,以及創造時代共鳴的敘事,這些方能使人類在這個四分五裂的世界裡團結起來。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