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水〉首次海外展覽!「黃土水與他的時代」集結 20 世紀初台日藝術家 58 件作品

〈甘露水〉首次海外展覽!「黃土水與他的時代」集結 20 世紀初台日藝術家 58 件作品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分享
收藏
追蹤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於東京藝術大學開展,集結來自 20 世紀初臺灣及日本藝術家的 58 件作品,宛如一部濃縮的台日美術史。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臺灣首位西洋雕塑家與 20 世紀初期的東京美術學校」於東京藝術大學 9/6日 至 10/20 展出,為國立臺灣美術館與東京藝術大學共同合作策劃的國際特展,集結了來自 20 世紀初臺灣及日本藝術家的 58 件精品,雕塑、繪畫及文獻展品,重現百年之前的東亞藝術發展盛況,其中包含於 2023 年被指定為國寶的黃土水經典作品〈甘露水〉。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展出10件黃土水作品及相關文獻。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展出東京藝大大學美術館典藏的20世紀初期雕塑及繪畫作品。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延伸閱讀黃土水《甘露水》 12/18 亮相!北師美術館大展「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採預約優先制

〈甘露水〉首次海外展覽

國美館自一年多前即與東京藝術大學密切合作,積極進行〈甘露水〉出國參展的前期籌備工作。並於今年 6 月通過文資局所召集之專案小組審查,委員一致同意〈甘露水〉出國參展。

為確保國寶在日本展出的安全,國美館依照最高安全規範為〈甘露水〉規劃客製化裝箱及運送作業,並於作品抵日後先在展示空間靜置 48 小時,給予國寶及其他展出作品充分時間適應展場環境。此次展覽是繼國美館於 2023 年 3 月舉辦的「臺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之後,〈甘露水〉以國寶身分首次海外展出。

〈甘露水〉抵日開箱
國美館佈展團隊於展場定位〈甘露水〉位置。 圖片提供/國美館

日本大正時期和洋融合的藝術時代

黃土水(1895-1930)出生於臺北,是首位入學東京美術學校的臺灣留學生,更是首位入選帝國美術展覽會的近代西洋雕塑家,備受日本皇族及臺灣政商名流各界讚譽。而黃土水與日本美術的深厚淵源,使本次國立臺灣美術館與東京藝術大學的合作別具意義。

黃土水自 1915 年至 1922 年就讀於東京美術學校,師承高村光雲,隨後於 1923 年在東京成立個人工作室,直到 1930 年因病早逝,享年 36 歲。在黃土水致力鑽研融合東方精神與西洋技法的這 10 餘年間,創作養分的正是明治末期、大正初期以來,日本社會所面臨新舊價值衝擊與交融、創新與傳承的世代交替之際,更是藝術界各式流派百花齊放的年代。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展出10件黃土水作品,包含〈甘露水〉、〈釋迦出山〉、〈山本農相壽像〉(山本悌二郎氏)3件國美館典藏作品,以及由私人藏家慷慨出借參展的7件作品。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本展精選東京藝大大學美術館典藏的 20 世紀初期雕塑及繪畫作品,包含黃土水恩師高村光雲及其子高村光太郎、表現方法與黃土水相近的平櫛田中、強調表達主題情感而非表面形式的北村西望及荻原守衛、影響臺灣留學生甚鉅的日本西洋畫家藤島武二,以及同樣留學東京美術學校的臺灣校友如李梅樹、陳植棋、陳澄波、李石樵、郭柏川、顏水龍等藝術家。再現當時日本東京的藝術氛圍,宛如閱覽一部濃縮的 20 世紀初台日美術史。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展出1920至二戰前東京藝大台灣留學生的油畫自畫像作品。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展出20世紀初日本藝術家荻原守衛、北村西望,高村光太郎、朝倉文夫作品。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延伸閱讀《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高美館正式開展!加入南方觀點,激盪更多元的藝術火花

臺灣近代美術的先驅者——黃土水

本次展覽特別設置的「黃土水專題區」由國美館策劃,將展出 10 件黃土水作品及相關文獻,包含〈甘露水〉、〈釋迦出山〉、〈山本農相壽像〉(山本悌二郎氏)3 件國美館典藏作品,以及由私人藏家慷慨出借參展的〈鵝鳥〉、〈歸途〉、〈鹿〉等 7 件經典之作。

其中〈甘露水〉曾入選 1921 年第三回帝展及 1922 年「平和紀念東京博覽會—臺灣館」,其歷史意義不言而喻。〈甘露水〉不僅展現出黃土水對於西洋雕刻技法的融會貫通,更藉由亞洲女性的身形、觀音菩薩的聖潔氣質,將東方美學與臺灣本土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無疑是不須言語,任何人都能通過作品直觀感受其美學價值的傑出之作。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臺灣國寶〈甘露水〉於展覽現場。 圖片提供/國立臺灣美術館

黃土水在日期間適逢日本明治維新之後近代化巨變的時代,歷史洪流下的他,在學習西洋與日本藝術後竭力開闢出屬於臺灣在地特色的藝術創作。從動物、人像到佛像,木雕、銅雕到大理石雕刻,在其短暫而璀璨的創作生涯中,除了體現出對於精進雕塑技藝的追尋,其作品所蘊含的臺灣文化自覺性,更對後輩藝術家產生了深遠影響,是推進臺灣近代美術發展的先驅者。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臺灣首位西洋雕塑家與20世紀初期的東京美術學校」
展期:2024/9/6 至 10/20
展出地點: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大學美術館
主辦單位:東京藝術大學、國立臺灣美術館
策展人:村上敬、薛燕玲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
時間|2024/9/6(五)~2024/10/20(日) 地點|12-8 Uenokoen, Taito City, Tokyo 110-0007日本
追蹤

【DesignBIZ 專欄觀點】街道風情如何成為地方資產?從觀察到策略,打造小鎮競爭力/劉維公

【DesignBIZ 專欄觀點】街道風情如何成為地方資產?從觀察到策略,打造小鎮競爭力/劉維公
圖片來源/劉維公、台灣好基金會
分享
收藏
一條街,為何能成為地方記憶?風情從何而來?從生活細節、故事物件到店面設計,帶你看見地方魅力如何轉化為商業價值。

在每一堂課一開始上課的時候,我都會跟東吳社會學系的學生闡述何謂印象主義的社會學(impressionist sociology)路徑。我希望讓學生了解到,社會學不是只有抽象的學說理論、制式的問卷調查、以及政治的意識型態立場,這個學科仍然還是有更為活潑的研究概念與方法。

將生活世界的生動風貌呈現出來,是我對印象主義社會學所賦予的核心意涵。發現日常生活的奇妙與特別之處,已經成為我最喜歡的社會學工作。這項工作是一件美學課題,因為它的任務是去探索人們的生活體驗(experience)。美學的敏銳度與洞察力,特別有助於這個任務的進行。我有時候在想,如果可以的話,所有念社會學的學生,都應該好好接受美學的訓練。

理念落地:社會學與地方實踐

社會學要善用說故事、視覺影像、劇目行動等美感手法,帶領人們去體會生活世界的生動風貌,也就是它的奇特之處。這不僅是我在學術研究上所堅持的理念,同時也是我在社會創新上從事提案實作的方法論。

與台灣好基金會的合作計畫「潮街行」,是我實踐印象主義社會學的最新案例。台灣好基金會在 2016 年設立屏東潮州辦公室,秉持著與台東池上一起成長的精神,該基金會在這一座小鎮深耕已經近十年。向外界介紹潮州鎮建基路,是此一計畫的目的。建基路不大,道路長度大約 500 公尺,是潮州鎮的一條老街。鎮上的信仰中心三山國王廟有 250 多年歷史,就位在建基路與西市路交叉口上。

街道上的品牌力:故事、人情與生活態度

要如何介紹建基路?我想到的是街道風情的做法。然而,在台灣推薦街道風情,似乎很不切實際。政府不重視街道風情的價值,對它來說,街道就是交通運輸的道路、基礎設施的管線。民眾不懂得什麼是街道風情,對他們而言,街道是來用做生意、停放汽機車。基本上,街道風情目前在台灣城鎮發展上並沒有什麼重要的地位,甚至被認為是城鎮醜陋的象徵。

潮州鎮圓環。街道是生活的場域,真的不用擔心找不到風情萬種的題材,要對地方街道有信心。
潮州鎮圓環。街道是生活的場域,真的不用擔心找不到風情萬種的題材,要對地方街道有信心。 圖片來源/劉維公

長久以來,政府知道透過硬體建設與都市規劃的大工程,例如捷運、大巨蛋、商業特區等,打造出具有國際地位的現代化城市。但,對於如何形塑有特色有魅力的地方,政府卻便宜行事的採取笨拙的形象商圈做法。台灣迫切需要推動街道風情的發展。

走在建基路上,遊客會覺得它很平常,就如同許多台灣地方街道一樣。在大型節慶活動的影響下,遊客常常期待要看到壯觀的奇景,才認定旅行有所收穫。街道風情邀請旅行者去欣賞的是平凡的不平凡、尋常的不尋常。這是地方生活最值得人們去體會的奇妙之處。

要對地方街道有信心。在看似不起眼的建基路上,存在著好幾家很特別的老字號店舖、美食小吃店、個性商店。這些街邊小店是活的文化現場,店主人的生命故事、生活態度、與才華技能,都是在別處看不到的地方限定的展出內容。街道是生活的場域,真的不用擔心找不到風情萬種的題材。

旅行指南:4元素打開街道風情

「潮街行」計畫倡議小鎮旅行,漫步在小鎮體驗當地的街道風情。我認為,喜歡小鎮旅行的人,都是會過生活的旅行者。

這計畫同時也是一項劇目式的展演,導引熱愛旅行的人們如何去欣賞小鎮的街道風情。配合春潮集的舉辦,在台灣好基金會潮州辦公室的二樓,我以四個情節向度的風情元素規劃展覽內容:生活態度、故事影像、地方物件、以及店面風格。我將這四項劇目情節稱之為街道風情指數。在地方街道漫步過程中,採集到越多這些內容元素,旅行體驗的強度一定會跟著增加。

2025 年春潮集:潮展——潮街行 小鎮旅行的魅力
2025 年春潮集:潮展——潮街行 小鎮旅行的魅力 圖片來源/劉維公、台灣好基金會

生活態度:地方小店的主理人是小鎮的最佳代言人。這些人物有很多故事,有很多可以分享的人生經驗。來到小鎮,一定要跟街邊小店主人聊天,感受他們生活態度的率真。我請東吳大學社會學所「使命感經濟」課堂學生引述他們受訪時所說的話,用人生台詞的表達方式,製作成十七張職人海報。台灣的小鎮,需要用生活態度的視角去體會。

「潮街行」總共製作十七張人生台詞海報。台灣的小鎮,需要用生活態度的視角去體會。
「潮街行」總共製作十七張人生台詞海報。台灣的小鎮,需要用生活態度的視角去體會。 圖片來源/劉維公

故事影像:來小鎮旅行,一定要完成的作業,就是用影像紀錄地方的風土。我稱這項作業是小鎮映像學。不是要求旅行者每個人都會拍攝精緻專業的作品、或是密集上傳打卡的照片,而是希望旅行者用影像書寫在旅行中所接觸到的故事,幫地方留下珍貴的影像文件跟他人分享。

地方物件:為了美食來小鎮一趟,可說是一般遊客的主要動機。地方旅行這一領域已經有太多美食家,迫切需要更多有戀物癖好的文化人類學家。懂得用物件,例如藤具、布料、鉛字、玩具、茶葉、咖啡豆等,去探索小鎮的文史故事,是小鎮旅行的行家高手。地方物件也將小店家的鎮店吉祥物算進去,記得去拜訪彰春茶莊一隻名叫阿寶的鵝。

人生台詞海報
人生台詞海報 圖片來源/劉維公

店面風格:店面風格是街道景觀的靈魂,旅行者來到小鎮時注意力的焦點。小鎮上多數的街邊小店,其店面感覺簡簡單單,其實有許多學問藏在裡面。我請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設計創新力」課堂學生為店家設計八件小招牌,幫忙店家說故事、創造更有趣的街道風景。

生活態度、故事影像、地方物件、以及店面風格是街道風情指數的四大向度。店面風格是小鎮街景的靈魂尤其重要
生活態度、故事影像、地方物件、以及店面風格是街道風情指數的四大向度。店面風格是小鎮街景的靈魂尤其重要 圖片來源/劉維公

小鎮旅行很好玩、很知性。街道風情的倡議,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地方的價值,真的是我們的生活、生活中的每一個人物。

「潮街行」請插畫家繪製一張風格活潑有趣的散步地圖。潮州地方人物以可愛的造型出現在這張敘事插畫地圖上。我想表達的就是小鎮的生動活力。邀請大家多去小鎮走走,感受街道風情的魅力。

街道風情的倡議,邀請旅行者去欣賞的是平凡的不平凡、尋常的不尋常。這是地方生活最值得人們去體會的奇妙之
街道風情的倡議,邀請旅行者去欣賞的是平凡的不平凡、尋常的不尋常。這是地方生活最值得人們去體會的奇妙之 圖片來源/劉維公、台灣好基金會
Vol.152
Vol.152 未來將留給觸動人心的

我們相信,未來能撼動人心的必定是——超越當代興奮劑的愉悅、隱隱地勾動同感的淚水,以及創造時代共鳴的敘事,這些方能使人類在這個四分五裂的世界裡團結起來。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