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Shopping Design》雜誌 2024/12 BEST100 特刊|未來將留給觸動人心的
Rainie
身兼嘉義木更、HERMIT;台南春室 ThePOOL 的共同經營者,也是活動展策公司-辵辵計画的負責人。擅長將城市文化及敘事脈絡介入空間經營、活動企劃、飲食設計,找到創意與商業的兼容性。
散步在城市尺度宜人的嘉義市,每次拜訪總有新發現。有越來越多漂亮的老屋正在進行修復,每每瞥見,總讓人忍不住停下腳步仔細欣賞。有趣的新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也有些漸漸被世人淡忘的老店與產業,近年開始被重視與復甦,才又重新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今年秋天在蘭井街一帶,有些小店的門邊亮起了漂亮的橘燈籠。這項橘燈籠運動其實是 10 月開始,在「蘭井街」一帶街區展開為期一個月的橘燈籠運動——聚焦地方文化與產業技藝,串連 20 間店家,搜羅有故事的物件,集結成為美物圖鑑、運勢指南——而活動主要統籌者 Rainie,同時也是參與店家 HERMIT 的店主。
以美感作為復興街區的驅動力
位在成仁街街角的這棟百年老木屋,歷經三年修復,終於在今年換上新裝,成為人氣霜淇淋賣店 HERMIT。剛剛走進 HERMIT,鼻息瞬間盈滿了老屋特有的檜木香。Rainie 搬出一只裝滿小扭蛋的玻璃罐邀大家抽獎,轉開扭蛋,小小一顆方正金屬鉛塊,上面刻著字,有人是「帥」,有人是「靚」,有人是「愛」⋯⋯,大家滿心驚喜地秀出抽到的幸運鉛字。
Rainie 表示,這次美物圖鑑活動共串連 20 間店家,選出一項具有象徵意義的時空物件,HERMIT 的時空物件正是以大家手上的「鉛字」作為代表。由於 HERMIT 所在的這棟建物前身就是嘉義的老字號永成印刷廠,為了呼應這段歷史,Rainie 特別揀選了舊鉛字作為 HERMIT 的時空物件,與這幢穿越時空的老建築相互呼應。而除了鉛字,其實店裡還特製了英文字體的樹酯活字與隨身活版印刷機,讓參與者有機會在這座百年木屋裡體驗鉛字排版,留下的美好懷舊的紀念。
「希望以美感作為復興街區與傳統的驅動力。」Rainie 提及策劃活動的初衷,眼神有光。
攜手在地團隊深掘地方文化與產業技藝
早在 2023 年 10 月,Rainie 就率先策劃「嘉義美街圖鑑」,這項引入設計美學思維的活動,以成仁街為主要場域,透過「Lost and Found」的概念,打開現代對於昔日的想像,並延伸出刊物、影像、插畫、店家串連、走讀等一系列豐富精彩的活動。
延續 2023 年嘉義美街圖鑑熱烈迴響,加上嘉義市政府的持續支持,Rainie 今年再度攜手大象設計、平凡製作、種種影像、一宇橙數位科技等在地團隊,推出美物圖鑑,繼續挖掘地方文化和產業技藝。
主視覺以磚橘色為主色調,帶出燃香、磚瓦的意境。海報斜對角的兩道弧型細節則呼應老房頂的轉折裝飾,中央的「美」字,由墨線單線迴圈成主視覺結構,有如煙霧繚繞而上之感。虛實之間,充滿祈福和平安心境的旅程就此展開。
為了呼應響應的街區,此次「嘉義美物圖鑑」特別設計了活動街徽,以蘭井街上的兩口古井為靈感,中間井字藏有兩個小口,分別代表著由荷蘭人所鑿、距今有三百多年歷史的紅毛井,以及位於巷弄社區小院前的工尺井。這兩口井,為當時帶來了蓬勃的民生發展,象徵著城市的榮光。
從「美物圖鑑」刊物可一窺 20 間串連店家的民生風貌,每個時空物件以寧靜的姿態,娓娓道出這座城市的故事。此刊物除了是一份可輕鬆隨行翻閱的跑店集章地圖,更是一本介紹串連店家的小手冊。半立體摺頁造型像是一個微型美物博物館,讓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的物件,透過閱讀者走訪攜帶、欣賞、留存紀念;而除了實體刊物,線上也可以觀看活動店家的介紹,以及每日的鼓勵小語詩籤,讓遊客在到訪之前,先跟隨線上美物運勢指南認識嘉義以及在地特色店家。
提燈夜遊盡覽老城風華
蘭井街從古至今就是嘉義舊城的民生與信仰核心區域,鄰近有歷史悠久的嘉邑城隍廟、雙忠廟;熱鬧的嘉義東市場以及劍虹菜刀行、勝安堂百草舖等特色店家。有些建築經由市府修復,或將鐵皮、矽酸鈣板等外加建材「卸妝」後恢復了漂亮的建築原貌。當晚間燈光點亮,形成有特色的街景。
「今年恰巧是常態點燈活動的最後一年」,Rainie 以自己的步履帶路,在美物圖鑑活動期間的每週六,帶領參訪者提著手工竹編燈籠遊覽老城昔日風華。
其中,偶遇一群長輩帶著刊物在街上步行的經驗,另 Rainie 特別印象深刻。她回憶,「長輩們來自嘉義的一所長齡機構,隨著年紀漸長通常越來越記不得近期的事,但從前的事往往記憶猶新。所以當長輩回到自己年輕時熟悉的地方,回憶湧現的一群人打開了話匣子,說起以前長大的地方、這是哪位朋友的家、體驗新的咖啡店,不僅瞬間充滿活力,連眼神都靈活了起來」,Rainie 一邊感動地分享帶領走讀活動的經驗,一邊走進祖傳三代充滿匠人精神的劍虹菜刀行。
這家傳承三代職人手藝,店中有秩序地陳列著上百種刀款與鍋具,商品上還刻印著招牌名稱與電話,作為售後服務與品質保證的印記,也成為了嘉義另類的紀念品。琳瑯滿目的商品,就連以前常常用來修剪學生三分頭的「手推理髮剪」也能在店裡尋獲,美物圖鑑也將其作為劍虹菜刀行的時空物件收編。
「從去年的成仁街,到今年的蘭井街,每條街都有屬於自己迷人的故事,要是每年選擇探勘一條,應該可以做到退休。」充滿熱忱的 Rainie 笑著說。由於整個團隊都是嘉義人,除了特別容易有共感,也容易培養默契。
自 2020 年的第一屆嘉義有事青年節開始,緊接著 2021 年台灣設計展在嘉義、2022 年「+1+1+1 =嘉義式 Formula Chiayi」、2023 嘉義美街圖鑑、2024 嘉義美物圖鑑⋯⋯這些年有不少年輕人回到嘉義,證明只要有想法,故鄉也可以給予滋養與機會。
回「嘉」,找自己的路
在嘉義土生土長的 Rainie,一直到大學才離開嘉義到外地唸書,也曾在臺南和高雄工作一段時間。2016 年,她與擁有設計背景的先生決定回到嘉義創業。「我和先生都是從大學開始就是熱衷參與設計展覽、藝文活動的人,剛回來的時候嘉義還沒有現在的美術館、有事青年節、臺灣設計展⋯⋯,文化活動娛樂少,所以創業初期就和先生有個默契,希望能將有趣的活動帶進嘉義。」
相較鄰近的臺南,當時嘉義咖啡、喫茶店還不多,兩人覺得如果透過咖啡飲食,作為傳達設計與文化的媒介應該是個契機。於是第一間店木更就這麼誕生,讓咖啡店同時也是選物、活動、展覽的空間。
典型水瓶座 Rainie 有著喜歡探索世界、嘗試新事物的個性。這些年除了經營木更,活動策劃經驗豐富的她也成立了自己的企劃品牌「辵辵計画」,並承租百年老屋經營霜淇淋專賣店 HERMIT。
「不論是經營或企劃內容,把項目複製貼上最快,但創造有延續性和感染力的新事物是最有成就感的,所以每個品牌和企劃都蘊藏著個性延伸和嶄新的面貌」,品牌名中,「辵」一字有在路上跑跑跳跳的意思,也像頭髮被吹起來的樣子,Rainie 說取名辵辵,就是希望把每一次有趣的企劃結合生活,揚起一陣輕輕吹過的風。
問她這座城市帶給自己最大的滋養與感動是什麼?「大概是包容和多元吧」,Rainie 回憶,從小每逢大選的選前之夜,家人就會帶她一起去中央七彩噴水池參加活動。看不同政黨的候選人與支持群眾各據一方、呼口號,場面沒有爭執、沒有火爆,覺得更像是一場熱鬧的派對。這樣的民主精神,她相信是嘉義一直以來特有的文化與氣質,也期許自己能讓更多人認識自己家鄉的美好。
本文選自《Shopping Design》雜誌 2024/BEST100・未來將留給觸動人心的,更多內容請點此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