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寵物帶進米蘭設計週!MCM x Pet Therapy 首推聯名系列,5 種尺寸多色坐墊限時展出

2025/04/15
把寵物帶進米蘭設計週!MCM x Pet Therapy 首推聯名系列,5 種尺寸多色坐墊限時展出
圖片來源/MCM
分享
收藏
立即加入Shopping Design會員,收藏喜歡的文章,把關注的展覽活動加入行事曆!
MCM 與 Pet Therapy 攜手打造貓狗造型坐墊,為米蘭設計週帶來一場童趣的設計盛宴。

這次米蘭設計週,德國高級時裝品牌 MCM(Modern Creation Munich)與義大利設計工作室 Pet Therapy 攜手,在 Giardino delle Arti 打造了一系列貓狗造型坐墊,不僅供人使用,也讓毛孩能夠一起享受!

MCM x Pet Therapy
圖片來源/MCM
MCM x Pet Therapy
圖片來源/MCM

奢華與童趣的碰撞

成立於 1976 年的 MCM 向來是奢侈品界的異類,品牌靈感來自慕尼黑的黃金時代,充滿燈光、俱樂部與旅行的氛圍,並以標誌性的白蘭地 Visetos 字母組合聞名。而 Pet Therapy 則是 Atelier Biagetti 旗下系列,由 Alberto Biagetti 與妻子 Laura Baldassari 及 11 歲的女兒 Altea 共同創作,致力於將日常空間轉化為充滿想像力的互動場域。

MCM x Pet Therapy
圖片來源/MCM
MCM x Pet Therapy
圖片來源/MCM

「我們的設計關注的不是精緻,而是簡單且能被直覺辨識的物件,讓人重新連結到童年的驚奇感。」Alberto 與 Laura 如此形容這次合作的核心理念——將遊戲感與趣味帶入設計之中。

MCM x Pet Therapy
圖片來源/MCM
MCM x Pet Therapy
圖片來源/MCM

沉浸式的寵物友善體驗

為了呈現這組作品,MCM 與 Pet Therapy 將 Giardino delle Arti 打造成一個露天夢幻樂園,以棕櫚樹燈、特殊紋理與微型木屋勾勒出「俏皮之家」的場景。從早上 10 點到下午 6 點,現場還有寵物皮拉提斯、狗狗訓練和寵物肖像等活動,讓人與毛孩都能盡情享受輕鬆愉快的時光。

MCM x Pet Therapy
圖片來源/MCM
MCM x Pet Therapy
圖片來源/MCM

除了貓狗造型的坐墊,展場內還擺放了 Pet Therapy 系列中的超大貓咪雕塑,不只是裝飾,更是邀請觀眾參與互動的元素,讓空間成為充滿想像與樂趣的遊樂場。

MCM x Pet Therapy
圖片來源/MCM
MCM x Pet Therapy
圖片來源/MCM

工藝與永續的結合

這些坐墊選用 MCM 代表性的 Visetos 材質與回收工廠材料製作,每件作品皆經過細緻考量,為人與寵物提供獨特的感官體驗。品牌希望透過設計激發「情感、懷舊與連結」,將遊戲性與高端工藝結合,展現 MCM 開創性的精神與 Pet Therapy 獨特的夢幻風格。

MCM x Pet Therapy
圖片來源/MCM
MCM x Pet Therapy
圖片來源/MCM

這次合作最動人的部分,在於 Atelier Biagetti 讓女兒 Altea 參與其中,讓她的童年想像得以成真——一個充滿奇蹟與無限可能的世界。「這個系列是為了所有的家庭,不論是人類還是毛孩。」這對設計師夫婦透過俏皮的卡通細節與寵物角色,成功打造出能為家庭帶來快樂與舒適的作品。

MCM x Pet Therapy
圖片來源/MCM
MCM x Pet Therapy
圖片來源/MCM

超越美學的情感連結

正如 MCM 首席遠見官 Sung-Joo Kim 所說:「對我們而言,設計不只是美學,而是創造能帶來快樂與情感共鳴的體驗。」這次與 Pet Therapy 的合作,突破了傳統奢侈品的框架,在現代家居設計中注入奇蹟般的想像。

MCM x Pet Therapy
圖片來源/MCM
MCM x Pet Therapy
圖片來源/MCM

MCM 與 Pet Therapy 推出的寵物友善坐墊,共有 5 種尺寸與多種色彩選擇,展場內還能試用品牌新推出的寵物靈感香水,每瓶皆搭配 MCM 皮革動物造型的獨特瓶蓋。

透過這場跨界合作,MCM 與 Pet Therapy 展現了設計如何串聯人、寵物與空間,創造兼具美感與實用性的居家體驗。在快速運轉的現代生活中,能讓人會心一笑、喚起童年純真記憶的設計,也許才是真正的奢華。

MCM X Pet Therapy
官網:https://reurl.cc/W0v67x

【DesignBIZ 專欄觀點】當數位設計師開始 Vibe Coding 的感性創作革命/李明

【DesignBIZ 專欄觀點】當數位設計師開始 Vibe Coding 的感性創作革命/李明
圖片來源/版塊 Block Studio
分享
收藏
立即加入Shopping Design會員,收藏喜歡的文章,把關注的展覽活動加入行事曆!
當 AI 與 NoCode 工具進入設計流程,Vibe Coding 讓設計師得以用感覺主導網站氛圍,走進創作自主的新時代。

專欄人物介紹
版塊設計 Block Studio 創辦人暨設計總監,自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系畢業後,即成立版塊設計。深耕設計領域逾十年,密切關注國內外網站趨勢,並梳理成自身觀點賦予新的定義與規範,持續透過作品、社群媒體與大眾互動,引領台灣網站動態特效領域發展及數位設計產業。曾任金點概念設計獎評審委員、台灣數十間大專院校設計系所評審及商業演講講者;擅長網站動態特效、介面設計、品牌識別、3D 動畫等多元設計,經典作品曾獲國內外設計獎肯定,涵括德國設計獎、AWWWARDS、臺灣金點設計獎,作品代表有台灣設計研究院線上簡介、可不可熟成紅茶、總統聊天室、RAW、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等。

為什麼設計師越來越在意「氛圍」?

你是否有過這種經驗:一打開網站,還沒讀到內容,心裡就浮現出「這個品牌感覺不錯」的直覺。這種「氛圍感」早已取代過去單純講求資訊架構或設計美感的網頁標準。當畫面樣式與字型選擇都日趨一致,真正能讓人記得的,往往是明確強烈的視覺、互動的節奏、物件進場的方式,或某段滾動時的情緒節點。當網站加入動態特效時,品牌就不再只靠 Logo 與色彩,而是靠網站整體的體感來說話,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達出品牌的個性與故事,讓使用者感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體驗。

因此,越來越多設計師從「做出好看的畫面」轉向「如何讓畫面在對的時候、用對的方式出現」。這代表一種創作觀念的轉向,數位設計師不再只是靜態排版者,而是網站節奏的導演,是數位情緒的建構者。

「網站不是頁面,而是一種氛圍體驗,一種能讓人記得的感覺。」

金色三麥
圖片來源/版塊 Block Studio

NoCode 與感性設計的交會點

當設計師希望掌控節奏與氛圍,卻又不擅長撰寫程式,NoCode 工具自然成為關鍵解方。近年國際上的主流 Webflow、Framer、Readymag 等平台提供了視覺化的編輯介面,讓設計師可以透過拖曳、參數設定,就能完成切版、動態、互動等程度。這類工具更可以讓設計師「不用碰程式」也能參與網站的體感建構。這樣的進展讓設計師從單純設計稿,開始介入到頁面開發建構、動態節奏安排、特效互動選擇的策略。

NoCode 解放的不是技術,而是讓設計師「腦中的感覺可以被製作出來」。這也是我開設 Webflow 動態網頁線上課程 的初衷,希望能將這種「設計師也能掌控互動」的創作模式,變成可複製的學習流程,讓更多非工程背景的創作者也能主導網站的氛圍節奏。

而當這些工具已經讓設計師能夠做出基礎的氛圍調性,下一個問題就出現了:那更複雜的互動效果與邏輯,設計師還能掌控嗎?

圖片來源/版塊 Block Studio
動態元件
圖片來源/版塊 Block Studio

Vibe Coding : 以「感覺」為中心的程式創作

這時候就是 Vibe Coding 出場的時候了!

程式設計過往被視為工具,但現在進入了「感受導向」的創作階段。Vibe Coding 並不是一種語法,也不是某個技術框架,而是一種新的創作邏輯。設計師透過自然語言與 AI 對話,把「我想要圖片會根據滑鼠游標位置移動」這種「情境描述」轉換為具體可執行的語法片段。

指標性的 AI 工具眾多,像是 ChatGPT、Claude、Grok…等。我擅長使用 Claude.ai 來協助我設計製作,因為 Claude 除了寫作能力強以外,它也非常擅長撰寫程式。只要透過 Vibe Coding 這種自然語言的描述,Claude 就能回應我完整程式語法 Demo,且還能夠下載。我將這些動態互動程式放入進 Webflow,接著調整更多動態細節、版型…等,改變了原本「設計想法完整 → 工程師實現」的線性工作流程,讓一場設計邏輯的轉變正在發生。

MCP 與 AI 協作:從語法到設計流程的共創

Vibe Coding 的真正潛力是搭配 MCP (Model Context Protocol) 協定,成為你的共同編輯者。

在我使用 Claude 的過程中,語法生成的體驗非常直覺,但仍需我手動將語法放入 Webflow,調整節奏、控制觸發條件。這讓我開始思考:如果 AI 能讀懂我現在正在設計的畫面、理解元素的層級關係與使用者流程,它是否能自動判斷應該套用哪些語法、在哪裡出現?

這正是 MCP 正在實現的方向。它是一種讓 AI 能夠「看懂上下文」的開放協定。當 AI 能讀取設計工具中的元件架構、頁面狀態,甚至使用者體驗流程圖,它就不再只是被動接收指令,而能主動協助設計決策與技術實作。從「生成語法」到「理解脈絡並協作建構」,是 Vibe Coding 未來真正強大的潛力點,設計師將成為節奏與氛圍的導演,而 AI 會成為可溝通、能理解場景的協作編輯夥伴,讓「感覺、氛圍」也可以系統性建構。

claude
圖片來源/版塊 Block Studio

NoCode 不是終點,而是感性創作的起點

過去,NoCode 常被視為降低技術門檻的解法,但當它結合 Vibe Coding 生成式 AI,讓設計師得以參與「感覺控制」,就像是一場感性覺醒,讓設計師從平面走向時間軸,從畫面走向氛圍,從設計者成為敘事導演。

我們不一定要會寫程式,但我們需要會「調整 Vibe」。這股新趨勢是一種設計角色的進化,讓這個時代持續檢視領域中各種角色的邊界與可能性。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找有趣、有用、有意義的大小設計事...
Vol.153
Vol.153 現在暫停!為自己設計一場休息

4 個步驟 ╳ 12 種休息的設計,展開自我修復的 20+ 練習——獻給所有用盡全力的你。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