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貓下去計畫陳陸寬:閱讀是冒險犯難的拓荒精神

2018/02/09
陳小曼
訪貓下去計畫陳陸寬:閱讀是冒險犯難的拓荒精神
陳小曼
分享
收藏
立即加入Shopping Design會員,收藏喜歡的文章,把關注的展覽活動加入行事曆!
陳陸寬閱讀,而走進貓下去,就像在閱讀一本生猛、雜食而紮實的風格雜誌。

「寬六九,以及其無法完整的敲擊」是一個文字量極大的部落格的標題,也是貓下去計劃負責人陳陸寬的,闡述自己的「The Narrator」(註1) 。我們從無形的文字空間來到了他的實體藏書閣,仍然可見很多書籍,但形式不僅是書櫃,是酒吧、座位、音樂、廚房,是寫在牆上的引言、是一次又一次的主題之夜。陳陸寬閱讀,而走進貓下去,就像在閱讀一本生猛、雜食而紮實的風格雜誌。

註1_《逗陣俱樂部》中,主角沒有名字,時常稱自己為傑克,有時被稱為約翰。每次貼在身上的標籤稱謂也不同。作 者 Chuck Palahniuk 藉此影射主角為每一個觀者,並在劇本中將其稱為「The Narrator」(敘述者),意指現代社會中的「每一個人」。

 

我的書櫃_陳陸寬5.jpg
陳陸寬。貓下去計畫負責人,1980年生。從雜誌社到餐飲業,以奇異的拓荒姿態探索貓下去計畫的無限可能。 陳小曼

陳陸寬開玩笑地(其實是認真地)說自己看書沒有界線,從安迪沃荷到英國紳士雜誌《Port》、從《情色度假村》到《黑天鵝效應》,除了心靈雞湯一類之外什麼都看,最喜歡看色情跟成長文學。藏書多到家裡放不下、在店裡各處都放有書籍,地下室還有好幾箱。在雜誌社工作時期,他更是像個「揀字者」,大量的閱讀成為日常的功課,更將欣賞的文字段落與符號拆解,研究文字組合邏輯,認真近乎偏執。這樣的能量累積,到他開了貓下去餐館後,更成為厚實的地基,穩定地透過餐館概念,像地震一般不斷地定時釋放。

我的書櫃_陳陸寬3.jpg
在廚房各處都看得見堆疊的食譜書,充滿皺褶、手抄筆記、標註,貨真價實的與廚房鍋碗瓢盆比鄰而居。 陳小曼

Chuck Palahniuk的異色奇想風格

在社群媒體上幾乎可說是文字產生器的陳陸寬,文字很有鬥陣俱樂部之風,時而大刀闊斧的批鬥餐飲眾生相,時而耽溺在某一個奇異的幻想情節中。問他是不是很受 Chuck Palahniuk 影響?大概是吧,「對我來說他是最能代表當代美國文化的作者,而我們這一代台灣人又在某種程度上很深的受到美國文化殖民。說是被他影響,更像是找到了『學長』吧,一看到就覺得產生共鳴,覺得,啊!原來不是只有我這樣想事情 / 寫文字。」

青春茂盛的苦澀是閱讀的濫觴

「在那個沒有網路的時代,閱讀是一種冒險精神。」從19歲大學玩團開始,因為想要知道更多與音樂有關的—— 樂理也好、樂團傳奇也好,陳陸寬開始一頭栽進閱讀的世界。從書架上某一本書開始,像是一個座標,以閱讀拓展知識地圖。隨著時間的進程與版圖的推移,他的閱讀座標也在每十年有了一些變化。

像是千禧年之際,在那個「次文化」名詞剛被發明的時候,陳陸寬著迷失落的一代,從《流動的盛宴》開始的混亂、迷惘,在巴黎交織出的墮落而迷人城市氣氛,也誕生了大量的藝術與文學。

我的書櫃_陳陸寬2.jpg
左_《Bouchon Cookbookby》by Thomas Keller_美國三星名廚Thomas Keller的傳奇始於Napa山谷的The French Laundry,四年後同一條街上開了法式小餐館 Bouchon Bistro,到後來曼哈頓的Per Se等等,在輕鬆愉悅的用餐氣氛下提供結構嚴謹而精緻的餐點,很快的崛起成為美國當代料理中重要的精神指標。法國的米其林、美國的James Beard、英國的Top 50都榜上有名,其風雲程度不言而喻。「就一個廚師來說,Thomas Keller使用小引號的頻率,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比一個合約律師還要高上許多。」陳陸寬說道,他用像是「coffee and donuts」這樣通俗的菜名,卻端出令人允指的餐點,就是要打破高級餐飲與庶民飲食的藩籬,無疑也是陳陸寬對貓下去計畫的想像與精神。一本放在廚房中翻得破爛的聖經,道盡阿寬的理想與熱情。 陳小曼

而他的閱讀路徑,也時常跟電影脫不了關係。最近迷上奧地利猶太作家Stefan Zweig的自傳《昨日的世界》,正是因為名導 Wes Anderson 某一個訪問片段中提到他為這本書而啟蒙,始對奧地利、二戰時期的歐洲歷史產生興趣,進而影響並拍攝了後來聲名大噪的《布達佩斯大飯店》等片,其極致的影像美學中的偏執程度,似乎也能在貓下去這個場域感受到一點共振之處。

或是由Wim Wenders執導的《慾望之翼》(又譯為柏林蒼穹下)的編劇、奧地利作家Peter Handke,其架構堅實的語言邏輯亦在文壇擁有極高的評價;而《情色度假村》的作者Michel Houellebecq將是自己的小說《一個島的可能性》拍成電影,瀰漫著他作品中無處不充斥的政治不正確性,與性。

下流與誠實

對談話題游移到電子書與社群媒體,閱讀在今日已經變成一種生活風格,也變成一種情緒發洩。社群媒體上的香辣圖片取代文字閱讀,陳陸寬笑說大叔他也從善如流,「很爽。但還是要看書啦。」他說安迪沃荷給他的啟示就是不需要這麼正經地面對世界,他卻是這杯觥交錯的場景裡最嚴肅的那一個創作者。

印象很深的一次是我坐在吧台前等我的酒,抬頭看到酒櫃上,一本《徬徨少年時》放在《Playboy》的旁邊。陳陸寬說他下流也誠實,他說這就是男孩沙龍。我說下流跟浪漫僅有一線之隔,而陳陸寬,一個志文出版社的收藏者,踩在那條線上,是一種無可救藥的浪漫。

我的書櫃_陳陸寬.jpg
左_陳陸寬試圖打造「男孩沙龍」,在這裡台啤隔壁是自然酒,而Playboy隔壁是那本充滿爭議的超模Emily Rratajkowski攝影集。很合理。右_笑稱自己現在是公司的PM的陳陸寬,每天早晨是他的閱讀與運動時間。之後他便會進餐廳,然後開始處理行政庶務與活動企劃內容。 陳小曼
在這次企劃中,我們總共造訪了9位創意人的書櫃:聶永真溫度物所的Isaac與Wayne、李君慈、貓下去計畫負責人 陳陸寬、Beher食物研究圖書館的主人謝碧鶴、《攝影之聲》主編 李威儀、個人意見、海鷗書店主理人 柳下恭平,以及賴嘉綾×鄒駿昇×郭漁×良根的「大人繪本讀書會」,也邀請了駱以軍、李取中、李惠貞尹國賢、林唯哲、柯亞、奇哥等人分享對他們影響深刻的漫畫!更多精彩內容請見《Shopping Design》2月號「我的書櫃」,一起看書櫃、讀書本,閱讀這些創意人的人生!

【DesignBIZ 專欄觀點】從製造到銷售,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永續設計?/韓世國

【DesignBIZ 專欄觀點】從製造到銷售,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永續設計?/韓世國
圖片來源/韓世國
分享
收藏
立即加入Shopping Design會員,收藏喜歡的文章,把關注的展覽活動加入行事曆!
現階段永續產品與我們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息息相關,因此好的永續產品設計顯得更為重要。但身為設計師該從何切入?又該如何發展?才能真正形成永續?

專欄人物介紹
韓世國/點睛設計創辦人暨設計總監
以推廣台灣設計邁向全球為職志。近年專注永續設計議題,並確實導入量產化。2003年成立點睛設計,主要服務項目為視覺設計與產品設計,以可回收塑膠和零塑膠為設計主軸,持續與有心提倡永續的企業合作。

近年來,環境永續性和企業社會責任成為了潮流話題。似乎每個人都自詡為環保專家或永續達人。整體社會對友善環境的重視無疑是一件好事,但何謂真正的永續?設計師在這方面賦有哪些永續責任?未來永續設計又將呈現出哪些發展趨勢?在專欄中將說明我的觀點與想法。

專注於永續產品設計工作大約八年的時間,專長在永續產品設計與量產,希望以設計師的觀點與力量,讓世界更美好。永續產品設計作法因人而異,每個人有不同的觀點與主題,一直以來我認為以下兩點是正確的永續設計做法:

運用可回收或已回收塑膠材料製作產品。
運用不含塑膠的材質製作產品。

這兩個大方向是針對材料的思維考量,還必須考慮系統性、方便性、易理解的特質。當然這一切也是架構在產品設計的基礎,比如人因工程、CMF 設計、使用者體驗等議題。另外能夠在市場普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層面。近年 ESG 與 SDGS 浪潮襲來,許多設計也冠上永續的頭銜,但是滿足市場性或系統建構性的永續商品卻屈指可數。

「永續設計真的等於昂貴嗎?」
「永續是為了讓產品賣更好的價錢,還是讓世界更美好?」

當然任何的事情都有先後次序,我們必須要先理解市場要的產品是什麼,這樣的永續設計是否可以帶來影響力。不是為做而做,消耗了一堆不必要的資源,沒有帶來實際的市場影響力,反而讓大眾更加困惑。我們應該要確實理解,而不是用既有的自我經驗,去衡量全部的價值。我們應該要不斷學習,設計師是事物與世界溝通的窗口,時常與專家、學者、工廠端求教,讓自己能夠在基礎理論上更紮實,更能夠轉譯成好的設計。永續產品設計是更全面的思維架構過程,考慮的範疇比一般的設計專案複雜,也是充滿樂趣與挑戰的地方。

歐洲是永續設計的發源地,點睛設計也計畫在 2025 年於荷蘭鹿特丹成立分公司,將台灣永續設計的能量轉化至國際市場。今年我們參加了荷蘭設計師週,感受到台灣在歐洲必定會有具影響力的市場,也期待未來與歐洲品牌合作,結合台灣工業設計與量產的能量,開創更多可能。

循環設計的美學實踐:回收玩具與永續材料探索

在永續設計的潮流中,露露椅(Tabouret Cannelé)以運用創新的廢棄玩具回收材質與獨特的外型成為焦點。回收玩具再製系統主要跟「台灣玩具圖書館」合作,其色彩繽紛、輕便堆疊的設計,讓露露椅既適合孩童使用,也能作為多功能收納。不僅是一張可愛的椅凳,更是一堂生動的環保課程,教導小朋友「永續可以很有趣」。在造型功能上,我們也推出了珊瑚椅和串串樂等產品;也與聯合利華、利樂包等國際品牌合作,讓每個材質都找到自己的新定位,在日常生活中延續價值。

永續材料的探索:透過不同材料的實驗,展現了回收塑膠的無限可能。
永續材料的探索:透過不同材料的實驗,展現了回收塑膠的無限可能。 圖片來源/韓世國

廢棄建築材料新生:廢棄磚瓦建材循環再加工

國立歷史博物館成立於 1955 年,將博物館整建工程拆卸之大理石暨瓦片重新賦予新的價值功能,為了慶祝建館 70 週年,設計製作一系列的商品。這些退役的材料不僅是過去建築的見證,也承載了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延續舊建材進行再利用,並推廣永續發展的理念。商品設計中結合史博館館藏臺灣藝術家作品的圖像,賦予這些大理石和瓦片新的價值和功能。除了代表臺灣藝術的精華,亦能喚起觀眾對博物館及其收藏的深厚情感。透過不同的廢棄材料實驗:建築磚瓦破碎注漿再製、瓷土釉藥與廢棄瓦粉結合、廢棄大理石重新整理加工,以臺灣製造的精神,完成三款不同的產品設計。

建築磚瓦破碎注漿再製
建築磚瓦破碎注漿再製 圖片來源/韓世國
廢棄大理石重新整理加工
廢棄大理石重新整理加工 圖片來源/韓世國

自然韻律:竹纖維的低碳選擇

竹纖維是一種取於自然、回歸自然的環保材料。若產品以天然竹纖維製作,可實現零塑膠添加與低碳製造,全程不含化學殘留,產品若具有顏色是採用 FDA 認證無毒性色粉,確保使用安全與健康。竹子以其快速生長與天然抗菌特性成為聯合國認定的綠色材料,從生長到製成品的過程中幾乎不需農藥,低碳且永續。天然竹纖維在自然環境下能快速分解,或透過焚燒不產生有害氣體,完美詮釋了從自然到自然的設計理念。

以天然竹纖維製作,零塑膠添加、低碳製造的生活器皿
以天然竹纖維製作,零塑膠添加、低碳製造的生活器皿 圖片來源/韓世國

資源轉化:回收紙纖維的創意應用

回收紙材為設計師及企業提供了低碳生活的另一個解答。以回收紙製成的包裝,進一步結合紙漿與鳳梨纖維等廢棄植物纖維,不僅輕量耐用,還具備溫潤的視覺質感。這類紙模結構能輕鬆進入後續回收系統,被分解後再次轉化為新產品,真正實現循環設計,同時還能兼作家中的裝飾或收納盒,提供更多元的使用可能,延續了材料的生命週期。

回收紙纖維的創意應用
回收紙纖維的創意應用 圖片來源/韓世國

永續設計的未來藍圖

將不同永續材料特性融入設計,不僅延續了資源的價值,更為永續設計提供了多樣化的解決方案。無論是回收塑膠的循環再生、竹纖維的自然循環,還是紙纖維的創意應用,每一種材料都能透過設計巧思,向消費者傳遞環保理念,讓產品不僅是一件實用品,更是一座橋樑,連結了設計、美學與永續未來的可能性。

READ MORE

延伸閱讀

Vol.152
Vol.152 未來將留給觸動人心的

我們相信,未來能撼動人心的必定是——超越當代興奮劑的愉悅、隱隱地勾動同感的淚水,以及創造時代共鳴的敘事,這些方能使人類在這個四分五裂的世界裡團結起來。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