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十萬館藏數位化!荷蘭國家博物館 Rijksstudio 開放高解析度圖片免費下載

2019/07/08
免費資源網路社群
數十萬館藏數位化!荷蘭國家博物館 Rijksstudio 開放高解析度圖片免費下載
螢幕截圖自Rijksstudio
分享
收藏
圖片僅可用在個人或學術用途,不可做商業用途。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又被稱為是造訪荷蘭必去的景點之一,網路一搜有不少旅遊指南提到,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呢?有去當然很好,但沒去過或以後要去也沒關係,網路最方便的是讓我們無論身在世界各個角落都能取得大量資訊,不受到時間距離等等限制。這幾年一些知名的大型博物館、美術館也紛紛將館藏數位化,放到網路上讓這些資源可以被充分研究運用。

本文要介紹推薦的數位典藏來自「荷蘭國家博物館」,將館藏超過數十萬件作品數位化後上傳到網站上,現在可以從線上瀏覽這些作品,免費下載高畫質、高解析度的影像檔案,依照說明,網站裡的圖片皆可在註冊帳戶(免費)後自由下載,下載後的圖片僅可使用於個人或學術用途, 不可用於商業用途。

從荷蘭國家博物館可搜尋、查找許多館藏作品,收錄的作品以畫作為主,也有其他早期歷史收藏, 透過數位方式為這些作品提供高解析度的照片,尺寸可達 4500×4500 像素 ,無論是放大瀏覽細節或下載使用都沒問題。若你喜愛或有興趣的藝術作品是收藏在荷蘭國家博物館的話,可以試著透過搜尋或任何方式找找看是否已經數位化。

網站名稱: Rijksstudio – Rijksmuseum
網站鏈結:https://www.rijksmuseum.nl/nl/rijksstudio

 

使用教學

STEP 1

開啟 Rijksmuseum 荷蘭國家博物館的「Rijksstudio」頁面,可先從右上角的語言選項把頁面調整為英文顯示,可能會比較容易進行相關操作。

荷蘭國家博物館02.jpg
螢幕截圖自Rijksstudio

 

STEP 2

往下拖曳就能開始瀏覽,Rijksstudio 以藝術家、主題、類別等方式收錄許多館藏,在每一個主題裡還會有詳細說明與導覽。

荷蘭國家博物館03.jpg
螢幕截圖自Rijksstudio

 

STEP 3

開啟作品的詳細資訊頁面,透過下方放大、縮小和拖曳瀏覽細節,Rijksstudio 收錄的高解析度相片可以放大瀏覽檢視無死角,下面這幅收藏是荷蘭畫家 Jan Vermeer 相當知名的油畫作品「倒牛奶的女僕」,也是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的珍藏之一。

如果要獲取相片原圖,點選下方「剪刀」後選擇「 Download this work 」就能下載。

荷蘭國家博物館04.jpg
螢幕截圖自Rijksstudio

 

STEP 4

在 Rijksstudio 使用者可以做的包括收藏、下載或分享,不過必須要先註冊 Rijksstudio 帳號,這個過程完全免費,點選「 Sign up for your own Rijksstudio 」進行註冊。

荷蘭國家博物館05.jpg
螢幕截圖自Rijksstudio

註冊時可直接以 Facebook 帳號登入,或者使用一般 Email 方式建立帳號,註冊時只需填入姓名、Email 和密碼就能獲取帳號,非常簡單。

荷蘭國家博物館06.jpg
螢幕截圖自Rijksstudio

 

STEP 5

登入後再回到 Rijksstudio 就會出現「 Download Image 」畫面,點選按鈕就能獲取藝術作品的高解析度相片囉!如果要使用時記得先瞭解荷蘭國家博物館對於數位館藏的授權相關規定,簡單來說,可以個人收藏或學術用,但不可用於商業用途。

荷蘭國家博物館07.jpg
螢幕截圖自Rijksstudio

值得一試的三個理由:
荷蘭國家博物館將數十萬館藏數位化,開放使用者線上檢索
免費下載高解析度(4500×4500 像素)作品原圖
圖片僅可用在個人或學術用途,不可做商業用途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免費資源網路社群》,原文請點此

【DesignBIZ 專欄觀點】當數位設計師開始 Vibe Coding 的感性創作革命/李明

【DesignBIZ 專欄觀點】當數位設計師開始 Vibe Coding 的感性創作革命/李明
圖片來源/版塊 Block Studio
分享
收藏
當 AI 與 NoCode 工具進入設計流程,Vibe Coding 讓設計師得以用感覺主導網站氛圍,走進創作自主的新時代。

專欄人物介紹
版塊設計 Block Studio 創辦人暨設計總監,自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系畢業後,即成立版塊設計。深耕設計領域逾十年,密切關注國內外網站趨勢,並梳理成自身觀點賦予新的定義與規範,持續透過作品、社群媒體與大眾互動,引領台灣網站動態特效領域發展及數位設計產業。曾任金點概念設計獎評審委員、台灣數十間大專院校設計系所評審及商業演講講者;擅長網站動態特效、介面設計、品牌識別、3D 動畫等多元設計,經典作品曾獲國內外設計獎肯定,涵括德國設計獎、AWWWARDS、臺灣金點設計獎,作品代表有台灣設計研究院線上簡介、可不可熟成紅茶、總統聊天室、RAW、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等。

為什麼設計師越來越在意「氛圍」?

你是否有過這種經驗:一打開網站,還沒讀到內容,心裡就浮現出「這個品牌感覺不錯」的直覺。這種「氛圍感」早已取代過去單純講求資訊架構或設計美感的網頁標準。當畫面樣式與字型選擇都日趨一致,真正能讓人記得的,往往是明確強烈的視覺、互動的節奏、物件進場的方式,或某段滾動時的情緒節點。當網站加入動態特效時,品牌就不再只靠 Logo 與色彩,而是靠網站整體的體感來說話,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達出品牌的個性與故事,讓使用者感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體驗。

因此,越來越多設計師從「做出好看的畫面」轉向「如何讓畫面在對的時候、用對的方式出現」。這代表一種創作觀念的轉向,數位設計師不再只是靜態排版者,而是網站節奏的導演,是數位情緒的建構者。

「網站不是頁面,而是一種氛圍體驗,一種能讓人記得的感覺。」

金色三麥
圖片來源/版塊 Block Studio

NoCode 與感性設計的交會點

當設計師希望掌控節奏與氛圍,卻又不擅長撰寫程式,NoCode 工具自然成為關鍵解方。近年國際上的主流 Webflow、Framer、Readymag 等平台提供了視覺化的編輯介面,讓設計師可以透過拖曳、參數設定,就能完成切版、動態、互動等程度。這類工具更可以讓設計師「不用碰程式」也能參與網站的體感建構。這樣的進展讓設計師從單純設計稿,開始介入到頁面開發建構、動態節奏安排、特效互動選擇的策略。

NoCode 解放的不是技術,而是讓設計師「腦中的感覺可以被製作出來」。這也是我開設 Webflow 動態網頁線上課程 的初衷,希望能將這種「設計師也能掌控互動」的創作模式,變成可複製的學習流程,讓更多非工程背景的創作者也能主導網站的氛圍節奏。

而當這些工具已經讓設計師能夠做出基礎的氛圍調性,下一個問題就出現了:那更複雜的互動效果與邏輯,設計師還能掌控嗎?

圖片來源/版塊 Block Studio
動態元件
圖片來源/版塊 Block Studio

Vibe Coding : 以「感覺」為中心的程式創作

這時候就是 Vibe Coding 出場的時候了!

程式設計過往被視為工具,但現在進入了「感受導向」的創作階段。Vibe Coding 並不是一種語法,也不是某個技術框架,而是一種新的創作邏輯。設計師透過自然語言與 AI 對話,把「我想要圖片會根據滑鼠游標位置移動」這種「情境描述」轉換為具體可執行的語法片段。

指標性的 AI 工具眾多,像是 ChatGPT、Claude、Grok…等。我擅長使用 Claude.ai 來協助我設計製作,因為 Claude 除了寫作能力強以外,它也非常擅長撰寫程式。只要透過 Vibe Coding 這種自然語言的描述,Claude 就能回應我完整程式語法 Demo,且還能夠下載。我將這些動態互動程式放入進 Webflow,接著調整更多動態細節、版型…等,改變了原本「設計想法完整 → 工程師實現」的線性工作流程,讓一場設計邏輯的轉變正在發生。

MCP 與 AI 協作:從語法到設計流程的共創

Vibe Coding 的真正潛力是搭配 MCP (Model Context Protocol) 協定,成為你的共同編輯者。

在我使用 Claude 的過程中,語法生成的體驗非常直覺,但仍需我手動將語法放入 Webflow,調整節奏、控制觸發條件。這讓我開始思考:如果 AI 能讀懂我現在正在設計的畫面、理解元素的層級關係與使用者流程,它是否能自動判斷應該套用哪些語法、在哪裡出現?

這正是 MCP 正在實現的方向。它是一種讓 AI 能夠「看懂上下文」的開放協定。當 AI 能讀取設計工具中的元件架構、頁面狀態,甚至使用者體驗流程圖,它就不再只是被動接收指令,而能主動協助設計決策與技術實作。從「生成語法」到「理解脈絡並協作建構」,是 Vibe Coding 未來真正強大的潛力點,設計師將成為節奏與氛圍的導演,而 AI 會成為可溝通、能理解場景的協作編輯夥伴,讓「感覺、氛圍」也可以系統性建構。

claude
圖片來源/版塊 Block Studio

NoCode 不是終點,而是感性創作的起點

過去,NoCode 常被視為降低技術門檻的解法,但當它結合 Vibe Coding 生成式 AI,讓設計師得以參與「感覺控制」,就像是一場感性覺醒,讓設計師從平面走向時間軸,從畫面走向氛圍,從設計者成為敘事導演。

我們不一定要會寫程式,但我們需要會「調整 Vibe」。這股新趨勢是一種設計角色的進化,讓這個時代持續檢視領域中各種角色的邊界與可能性。

Vol.152
Vol.152 未來將留給觸動人心的

我們相信,未來能撼動人心的必定是——超越當代興奮劑的愉悅、隱隱地勾動同感的淚水,以及創造時代共鳴的敘事,這些方能使人類在這個四分五裂的世界裡團結起來。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