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AI 與 NoCode 工具進入設計流程,Vibe Coding 讓設計師得以用感覺主導網站氛圍,走進創作自主的新時代。
專欄人物介紹
版塊設計 Block Studio 創辦人暨設計總監,自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系畢業後,即成立版塊設計。深耕設計領域逾十年,密切關注國內外網站趨勢,並梳理成自身觀點賦予新的定義與規範,持續透過作品、社群媒體與大眾互動,引領台灣網站動態特效領域發展及數位設計產業。曾任金點概念設計獎評審委員、台灣數十間大專院校設計系所評審及商業演講講者;擅長網站動態特效、介面設計、品牌識別、3D 動畫等多元設計,經典作品曾獲國內外設計獎肯定,涵括德國設計獎、AWWWARDS、臺灣金點設計獎,作品代表有台灣設計研究院線上簡介、可不可熟成紅茶、總統聊天室、RAW、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等。
為什麼設計師越來越在意「氛圍」?
你是否有過這種經驗:一打開網站,還沒讀到內容,心裡就浮現出「這個品牌感覺不錯」的直覺。這種「氛圍感」早已取代過去單純講求資訊架構或設計美感的網頁標準。當畫面樣式與字型選擇都日趨一致,真正能讓人記得的,往往是明確強烈的視覺、互動的節奏、物件進場的方式,或某段滾動時的情緒節點。當網站加入動態特效時,品牌就不再只靠 Logo 與色彩,而是靠網站整體的體感來說話,在最短的時間內傳達出品牌的個性與故事,讓使用者感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體驗。
在我使用 Claude 的過程中,語法生成的體驗非常直覺,但仍需我手動將語法放入 Webflow,調整節奏、控制觸發條件。這讓我開始思考:如果 AI 能讀懂我現在正在設計的畫面、理解元素的層級關係與使用者流程,它是否能自動判斷應該套用哪些語法、在哪裡出現?
這正是 MCP 正在實現的方向。它是一種讓 AI 能夠「看懂上下文」的開放協定。當 AI 能讀取設計工具中的元件架構、頁面狀態,甚至使用者體驗流程圖,它就不再只是被動接收指令,而能主動協助設計決策與技術實作。從「生成語法」到「理解脈絡並協作建構」,是 Vibe Coding 未來真正強大的潛力點,設計師將成為節奏與氛圍的導演,而 AI 會成為可溝通、能理解場景的協作編輯夥伴,讓「感覺、氛圍」也可以系統性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