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往往是我們認識一個地方的第一步!造訪臺東時,來一碗熱騰騰的豬血湯與鋪滿柴魚片的米苔目,早是旅人們不約而同的默契。不過臺東可不只這些,就像私房景點需要在地人帶路。想要吃到最道地的美食,自然跟著在地人的腳步不會錯。
以原民的「食」文化來定義臺東,是認識這片土地最直接的方式,邀請旅人用吃來感受部落的熱情,深入部落,感受原民傳統的生活智慧與飲食文化,品嚐季節限定的無菜單料理、體驗山林野溪的自然採集,還有編織手作課可以報名。
當舊文化與新世代相互碰撞,激出新火花,像是小米水果酒釀、南島民族傳承下的阿粨等,各種特色料理正等待旅人造訪嚐鮮!在下次出遊臺東的假期來臨之前,先來看看5樣部落私廚推薦料理:
獨特辛香入菜,這樣吃才食尚——荖葉特色料理
脆生生、帶有嗆辣滋味的荖葉能變出什麼創意呢?來到臺東嚐嚐荖葉一口捲,搭配部落特色的血腸或醃肉,包入野生番茄、洋蔥等配料,溫和了荖葉的辛辣,卻保有荖葉獨有新鮮香脆的滋味,十分令人難忘。
荖葉總給人與檳榔綁在一起的第一印象,其實,荖葉在過去許多原住民傳統祭儀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單吃、入菜、或作為調味。走一趟南島達瓦娜(Dawana)廚房,品嚐Lily姐將荖葉作成的特色料理,像是荖葉煎蛋、荖葉餡的野菜水餃、甚至搭上巧克力和洛神,體驗風味截然不同的荖葉料理。
傳承布農的樸實美好,踏上傳統食物的復興之路——小米油芒飯
近來被視為超級未來食物的油芒,在過去是原住民的傳統食材,卻隨著時間漸漸消失。走入深山中的卡那歲農場,在柴火燒旺的大鍋加入小米和油芒,和女主人曉玉一起慢慢搖煮小米油芒飯,不斷攪拌、拍打,散發出果乾般的天然香氣,一邊聽她娓娓訴說部落故事,以及一路復育油芒的經過,為老人家找回記憶中的味道。
除了小米油芒飯,曉玉也變化出許多油芒料理,像是油芒貝果,或是以紅藜和紅豆製成金黃酥脆的糕點、撒上油炸過後口感有如爆米花的油芒,純粹的穀物甜味加上酥香的麵衣,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體驗手作油芒料理、地瓜葉茶或刺蔥烤餅,呼吸芬多精,在這座手機收不到訊號的山林,享受臺東獨有的慢步調。
保留食材鮮甜、添上淡淡酒香——充滿原民熱情的鹽麴餐點
鹽麴嫩煎雞胸、鹽麴蔥煎蛋、或鹽麴炒食蔬…有軟化肉質魔力的鹽麴讓桌上佳餚更多汁鮮美,這是池上芭洋AMIS美饌的特色料理,運用店家自己做的酒槽米麴,加上水和鹽成為取代味精的天然調味料,除了保留新鮮食材的美味,也添上淡淡酒香。
芭洋的無菜單料理乘載著對家族的情感和故事,保有阿美文化的傳統料理加上創意,像是帶有微醺香氣的酒釀水果丁,用部落傳統的酒釀伴佐沙拉等,甜而不膩。除了品嘗美饌,還可以體驗手作葉拓、學習製作小米酒釀,感受原民的熱情與溫暖。
放輕鬆!來場海岸邊的部落下午茶
來到離山海都近的臺東,除了在山林間品嘗部落美食野味,不妨來一場海邊下午茶,享受在地食材製成的特色點心,在徐徐海風吹拂下,感受被蔚藍浩瀚的大海包圍。位在金崙車站不遠處的力卡珈琲,步行幾步便能抵達金崙海灘,若有外帶需求,老闆還會用新鮮的葉子與麻繩包裹餐點。
這間打卡熱點咖啡廳延伸產地餐桌的概念,店內烘焙原料是當地小農以友善方式耕種,用食物向旅客訴說這片土地的風土故事。帶上一盤小米酒糟磅蛋糕、黑糖紅藜貝果、或是來杯馬告拿鐵,走出店面獨佔整片大海藍天,享受悠閒午茶時光。
新鮮海產料理,太平洋冰箱隨處搬上桌
淋上蔥醬油的九孔、生鮮海膽佐洋蔥黃瓜、煙燻飛魚乾及生魚片⋯⋯海家料理行動餐車「魯瑪私房菜」將東海岸的鮮美海產直送到府!
自家就有漁船的魯瑪,用家人捕的新鮮漁獲或自家耕種的時令野菜,烹煮出家常私房菜,只要一通電話,臺東各地的饕客都能品嚐最道地的阿美族海鮮料理。
來到臺東,慢下腳步,體驗部落裡富含文化智慧的食材與時令料理,和族人一起煮美食、唱歌謠、聽故事,會發現和這片土地如此靠近。走一趟食尚旅程,用吃來認識臺東。
• 南島達瓦娜(Dawana)廚房(粉專連結):臺東縣臺東市東興路22號 /0921-271-883
• 卡那歲工作坊(粉專連結):臺東縣延平鄉明野路44-2號 /0929-260-655
• 芭洋 AMIS 美饌(粉專連結):臺東縣池上鄉大埔村5鄰51號 /0917-838-023
• 力卡珈琲(粉專連結):臺東縣太麻里鄉金崙路210號 /08-977-2056
• 魯瑪私房菜(粉專連結):0955-017-365
《台東必吃:部落美食與故事》
傳統酒釀經典再現:阿美酒釀體驗(報名連結)
時間:4/18(日)下午1500-1900
地點:台東池上-芭洋Amis美饌
更多報名資訊詳見>臺東部落食尚